国本护肤品,国本护肤品怎么样

于丹和蒙曼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国学大师?
于丹出名比蒙曼早,在早期有很多人倾向于于丹的才华。
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在国外许多知名大学有一定的出访演讲。于丹还参与了许多官方举办的文艺学术的策划和撰稿;于丹又是北京市政协委员,十八大出席代表,这对于丹的名气有很大的推动作用。
近几年,于丹在文艺界屡遭质疑,饱受诟病,在北大演讲时,遭到学生哄轰,这与于丹没有抓住时代的脉搏有关。
蒙曼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
蒙曼的出名主要是在央视主办的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上,作为评委的她运用渊博的知识,精湛的点评,画龙点晴的将古诗词内涵发挥到极致。
蒙曼为人低调,包容心大,轻易不指责他人,因此她的人气度很高。
个人认为: 蒙曼的才华要高于于丹。
于丹和蒙曼都是从央视“百家讲坛”走出来的红人,都曾经大红大紫。但是,要称之为“国学***”,就有了显著的拔高之嫌,这两人都算不上国学***。
提到于丹,我们就想到《论语》,这几乎成了于丹的招牌,还有昆曲,也是。这是国学,一点也不错。但是,于丹并非是研究国学的***,而是传播国学的***。
正如李泽厚所言,于丹是“精英和平民之间的一座桥梁”,通过于丹这座桥梁,很多从不知“论语”为何物的人,知道了论语,爱上了论语,让阳春白雪跟下里巴人亲切的握手。在这方面,于丹称得上是***,但不能说她是国学***,应该是用新兴媒体传播国学的***。
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,著名电视策划人,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,可见于丹的成就在于传播上,内容确实也是定位在国学领域。
提到蒙曼,我们会想到武则天,会想到长恨歌,会想起太平公主,会想起大隋风云。注意到没有,于丹和蒙曼注重的领域是不同的,于丹是国学领域,而蒙曼是历史领域。
蒙曼虽然上的也是百家讲坛,但是,蒙曼是一个研究者,侧重于历史的深度研究。而于丹,侧重于对于国学的平民化传播,显然,两者是有显著不同的。于丹算得上国学传播***,蒙曼则可以称之为历史研究***。
国学和历史,有很多重叠,但两者并不相同。不过,无论是国学还是历史,都需要走进民间,走进百姓,走进民众的心里。于丹和蒙曼所做的,都是这样的工作。在我们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,我们需要更多的于丹和蒙曼!
谢谢文友邀请回答!
斗胆地问一下: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,唯利益至上,学术***屡禁不止,科研成果剽窃成风的氛围中,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,还能有真正的“***”吗?
我们暂且不谈近代中国二三十年代,清华北大涌现出的一大批“民国***”,因为那终究是往事云烟,将其作为一段美好的回忆,让其璀璨在国人的心底,让后人津津乐道吧!
我个人认为:自从时空上离我们最近,音容笑貌还能历历在目的那位学贯中西,著作等身,享誉海外,香港著名学者饶宗颖先生去世后,就所谓的“国学”,谁还能有资格成为“***”?
已故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,谈到这个问题,都自称是个“教书匠”,这也许是出于谦谦君子风范,出于一位真正***的虚怀若谷,惯看大千世界,处事大智若愚,面对功名利禄,宠辱不惊吧!这不正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***吗?
针对文友提出的问题,我感觉到这两位女性学者——我尊重的两位教授,或多或少的“被***”化了!也许她们自己并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吧?若尊为“***”,她们敢承受吗?我看有点怵!而当事人自己敢不敢接招?还有待于考证。
正如宋丹丹小品中的调侃:“做人难,做一个名人更难,做一个名女人难上加难……”
“民国之后再无***”,这是前几年不停叫嚣的话题,但同时又有多少人鼓吹一个又一个“***”。这个时代是疯狂的,疯狂到可以为一己之私利,泯灭良知。“被神话”、“被规则”、“被小三”、“被出轨”、“被离婚”,甚至“被死亡”……这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社会怪像,还少吗?
所以,我认为于丹老师和蒙曼老师是无辜的。以她们的智慧和处事原则,肯定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:
题主好,“百家讲坛”和“中华诗词大赛”的热播体现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,于丹蒙曼也借现代传媒的广泛影响扬名于神州大地。毋庸违言,她们算得上优秀的中青年学者,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也是做出了很大贡献,但要把她俩与“国学***”挂钩,我想,此二人绝不敢接受如此的称誉,她们清楚国学***的份量。放眼当今学界,恐怕没有人敢自认是“国学***”,这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,将来怕也难以出现真正的国学***。野狐为何这样说,这是因为诞生国学***的土壤不存在了,但这并不是坏事。
一般概念上的国学,是相对西学而言的传统文化,这是晚清民国“西学东渐”时的热词,而在当时也诞生了许多正真的国学***,其中不少都是学贯中西的文化名人,他们致力于用学问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状况,成就的产生是探究出路的结果,这有点像诸子百家产生的原因,当时可谓***如云:章炳麟、章太炎、王国维、赵元任、胡适、***、黄侃、刘文典、钱穆、陈寅恪等不可胜数。
如此盛况也与乾嘉学派有着很大关系,清朝是历史上文字狱最为炽烈的朝代,读书人为避文网,只好埋头故纸堆,一百多年的考据,中国古代各种文献资料都被深刻探究梳理了一遍,这种深刻细致的整理探究,为晚清民国***的诞生做好了坚实的基础。西学东渐后,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学人,借鉴西方治学的方法,东西比较,对传统文化从新的角度再一次进行深刻的思考,他们在很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。
建国以后,国学一词和国学***都沉寂了,大家都在搞阶级斗争了,八十年代,又开始了国学热,现在提出振兴民族文化,国学又得到了充分重视,很多人对国学产生了极大兴趣,学习的,讲授的都很多,但都是讲授已有的成果,并没有新的发明。于丹蒙曼和很多大学教授一样,只是传播知识,谈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罢了,和有所建树的国学***是没法相提并论的。
现在,是科技至上的时代,传统文化的振兴也只是一个手段,为了强国富民,重心还是在科技的发展上,这是时代的特征,所以很难再出现以往的国学***了,再说在以往的成果上要想有新的发明,难度更大了,种种客观原因的影响,将来难得会出现国学***,换个角度看,这也是好事吧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pbpw.com/post/13952.html